致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 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 考生的一封信 各位考生: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文化考试(以下简称“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将于4月16日-17日进行。为确保大家考试平安顺利,现就有关事项提醒如下: 一、做好考试准备工作 (一)考试地点。我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部分区域执行严格的封控或管控政策,人员不能正常流动。为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因考生流动、聚集引发疫情风险,经综合研判,确定我省以县(市、区)为考区,按考生高考报名县(市、区)分别组织考试。4月9日,考生可登录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查询县(市、区)具体考点地址。 (二)准考证。考生须登录国家“体育单招报名系统”自行打印准考证(具体打印时间将以短信形式告知)。准考证上的考试时间、考点地址、考生须知等内容十分重要,请认真仔细阅读。 (三)个人证件。本次考试入场指定证件为准考证、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考生可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五年有效期)]。 因手机禁止带入封闭区以内,无法通过查看手机内的电子身份证核验身份,故电子身份证不作为考试入场有效证件使用。 (四)考试用具。考生只能携带必要的考试文具进入考场(如:黑色签字笔、铅笔、尺子、橡皮等),请不要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讯工具、手表、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发送接收设备、书包、学习资料、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考试入场实行安检制度,进入封闭区和考场时至少需要接受两次证件和违禁物品的检查。请服从考点工作人员管理,妥善放置个人随身物品,以免因违反规定不能参加考试或造成物品丢失。 (五)疫情防控。为了广大考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请配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申领“山东省电子健康通行码”。所有考生请提前申领“山东省电子健康通行码”(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健康山东服务号”、爱山东APP、支付宝“电子健康通行卡”等渠道申领),外省来鲁考生请在电子健康码界面填写“来鲁申报”。考前我院将统一进行网上核查,入场时无需向考点出示。 2.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所有考生须持有考前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纸质证明(核酸检测出结果的时间在4月14日上午9:00后)方可参加考试,请于规定时间内自行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3.开展个人健康监测。请于考前14天起,每天进行体温测量、记录及健康状况监测,并如实填写《2022年体育单招文化考试健康管理信息采集表》,于首场考试进入考点时上交给考点工作人员。 建议考生考前减少跨省、跨市区域流动和人员聚集,无特殊情况不要离鲁,以确保考试时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4.特殊情况及时备案。根据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如属于以下情形的考生,考前请主动联系高考报名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说明情况(联系方式见附件),并进行备案。 (1)治愈出院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须持考前7天内的健康体检报告(体检结论正常、肺部影像学显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2次间隔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纸质证明(其中1次为考前48小时内,痰或鼻咽拭子)。 (2)有中、高风险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且离开上述地区不满21天者;居住社区21天内发生疫情者;有境外旅居史且入境已满14天但不满28天者,须持考前14天内的2次间隔24小时以上的核酸检测阴性纸质证明(其中1次为考前48小时内)。 (3)开考前14天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须持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和考前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纸质证明。 (4)所有入鲁返鲁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第1天和第3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所有跨市流动参加考试的,抵达考试地点驻地后需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 (5)确因疫情管控在考前无法返鲁的,需向高考报名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提交滞留地疫情防控部门或社区开具的无法返鲁的证明材料,并进行登记。 5.接受体温测量。考试当天,进入考点时须接受体温测量,如体温≥37.3℃将进行复测;如复测后仍≥37.3℃,须按照考点应急处置程序参加考试,请配合考点工作人员的安排。 二、遵守纪律,诚信考试 (一)遵守考试时间。根据考试管理规定,迟到15分钟将不得进入考点参加考试。请牢记各科目考试时间,合理规划安排,尽量提前到达考点,留足考点体温测量和入场检查时间。为确保安全,考生到达考点后不得在考点周围逗留、聚集,应尽快有序入场。 (二)诚信守纪考试。考生应严守考试纪律,杜绝考试作弊行为。考试期间,请遵守考点统一发出的考试指令完成考试(考场内时钟时间仅供参考)。全部考场均实行全覆盖、全时段网上监控和录像,监控视频和后期的录像回放都将作为认定考试违规的依据。请注意:试题、答题卡、草稿纸等均属于涉考材料,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拍照传出或带离考场。 (三)违纪作弊严惩。体育单招文化考试是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修正案九) 》等法律法规均对考试违纪作弊行为有严厉的处罚规定。考试作弊后果严重,将导致所有科目的成绩无效,同时还将纳入公共信用失信信息范围,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组织作弊、传播试题答案等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严肃追究法律责任。为了避免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请务必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切莫心存侥幸,一步踏错,抱憾终身。 三、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考生因考试问题需要咨询,可与高考报名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联系。 附件:各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联系方式